:: 建议点击来源链接阅读、收听或观看 ::

原文【人民文娱】五条人:一时畅销不如慢慢长销

作者:余驰疆

在《明日创作计划》的录制后台,阿茂和仁科带着一股岭南的气场走进采访间。阿茂手里的纸杯有一点红酒,仁科还在纠结到底穿哪件衣服上镜,在繁忙录制间隙,他们又回到了某种“精神流浪”的状态——走红之后的五条人,有些改变,但也没多少改变。

最大的改变当然是工作变多了,从节目到晚会,从广告拍摄到专辑录制,过去一年,他们俨然已习惯于飞行和赶场。不变的是那标志性的恣意模样,他们几乎没有“爆红”之后的无措和茫然,采访一开口还是一年前那样自我又不羁的范儿。“龙丹妮说我们就是野生野长的,我们来了,这个节目就已经成功了。她这么说,我相信了,所以就来了。”被问及参加《明日创作计划》的原因,仁科如此说道。

图片 《明日创作计划》海报。

所谓的野蛮生长,更多是一种天性使然的音乐释放。不论是穿着拖鞋唱着《世界的理想》的五条人,还是参加节目前从没坐过飞机却能把音乐写得天马行空的蒋先贵,抑或是在行业里越挫越勇不断“曲线救国”的李长庚,都不乏这种特质。

图片 蒋先贵在《明日创作计划》第四期演唱的歌曲。

图片 选手李长庚创作曲截图。

13年前,两个来自广东海丰小县城的文艺青年开始了自己的音乐之路,他们一起住过城中村,他们唱着城市边缘的喜怒哀乐,他们也肆无忌惮地勾勒出独树一帜的音乐气质和个人形象。这种不畏的样子,和今天他们在节目中看到的年轻人如出一辙。

时代在变迁,但有一些创作精神会历久弥新。

图片 《明日创作计划》现场,仁科和茂涛。


1 音乐人的饥渴感

人民文娱:参加《明日创作计划》,看到了很多新一代的音乐创作者,他们最大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?

仁科:我觉得他们这帮人最大的优势就是都长得比较高哈哈,在音乐上的优势的话——他麦架可以加高一点吧?

开玩笑的。我觉得现在这个时代不论是综艺、媒体还是互联网,都越来越快,大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,年轻人不光是可以在家里唱歌,还可以去酒吧,去Live House,也可以去参加节目,机会越来越多。

茂涛:说不足的话,可能他们现场的表现力或者创作水平还有一点瑕疵。但我觉得这很正常,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,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开始创作,也会借鉴,也受前辈们影响,也会有紧张的时候。但我觉得没问题,他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,我们大家一起玩,互相学习、分享。

图片 《明日创作计划》海报。

人民文娱:什么样的表演会打动你们?

茂涛:有一种第一感觉吧?以前我是卖唱片的,最早那种打口碟,你需要在很多唱片里面筛选,把你认为好听的选出来,所以必须要在很短时间内判断一张唱片好还是不好,可能就30秒。就是这种感觉。

仁科:我肯定更在乎他的一个整体,所以如果他技术上有一些瑕疵的话,我会忽略这些东西。因为有时候说真的,他有一些粗糙感,哪怕出错一点点之后,表演到位的话,反而给我有一种人情味出来。

人民文娱:那在你们看来,好的音乐创作有没有什么标准?

仁科:好的创作肯定就是我们一直在说的“真”。你把它比喻成一栋大厦的话,可能会好理解一点,这个大厦肯定不是空中楼阁,它的地基你看不见,但它是真真实实的各种东西组成的。一首歌也是这样,没有真实的话它很容易塌的。

写歌跟小说创作一样,就是你要虚构一个故事,但你要去相信他,不光是作者相信,你也要让看的人相信,哪怕它是虚构的,但它有让人相信的地方。

要在虚幻中追求真实。

图片 仁科在《明日创作计划》拍摄现场。

人民文娱:所以为了寻求这种真实,你们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感受。就像你们在节目里经常要求选手积累,也会时不时跟他们科普一些音乐知识和历史。

茂涛:我一直都让自己维持一个饥渴的状态。从年轻时候开始,一直到现在,我还在买唱片、买黑胶,让朋友从国外帮我买各种唱片。这些就是我们需要的养分。音乐人需要有一种饥饿感,这是很重要的。

图片 茂涛在《明日创作计划》拍摄现场。

2 没把音乐当事业

人民文娱:你们是从什么时候决定把音乐当作人生事业的?

仁科:首先,我没有把音乐当作事业,而是真的喜欢这个东西。我以前是读工艺美术的,所以当时对画画或者我们认为的艺术有一种精神上的追求。所以到做音乐的时候,也不是说想去发展他,或者去当作事业,而是纯粹当作一种艺术慢慢去做。只是后来它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了,似乎也变成了我的事业。

现在所有一切,不是我决定要做这个事业去做到的,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变成事业的。

茂涛:我也是这种感觉,但补充一点。最早看中国摇滚,比如魔岩三杰他们去红磡体育馆的时候,我已经激动得不行了,我也想跟他们一样在舞台上表演,然后慢慢才走到今天。年轻人一开始要有梦,这是很重要的。

图片

人民文娱:你们当年应该也参加过一些追梦的比赛吧?

仁科:我记得我第一次参加“百事可乐比赛”的时候,那时候是“县城百事可乐大赛”,真的从1000多人里面脱颖而出,进入了复赛,只留80多个人。后来复赛的时候出了一点设备上的问题,我找一个吉他接线都找不到。

茂涛:可怜啊。

仁科:要不然的话……

茂涛:夺冠了。

仁科:肯定了。

图片 五条人早年演出照片。

人民文娱:在许多人眼中,你们已经成为了小镇青年“逆袭”的代表,对于很多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年轻人,你们有什么建议?

茂涛:我还算青年吗?OK,你喜欢做什么你就去做,而且是用心扎进去。

仁科:阿茂老师我问一下,我有一个朋友他很喜欢音乐,但是后来去做了其他更实用的专业,你怎么看?

茂涛:肯定是他父母要求他的,我觉得还是要自己做主。

3 我们是长销型选手

人民文娱:今年你们有一个“创举“,就是《活鱼逆流而上,死鱼随波逐流》和《一半真情流露,一半靠表演》两张专辑一起发,这其实是个挺冒险的行为。为什么这么做?

仁科:因为如果发一张的话,它会很孤独的,solonely哈哈,所以发两张。

茂涛:他们是阴阳合璧,我中有你的,缺一不可。

图片 五条人今年发布的两张专辑《活鱼逆流而上,死鱼随波逐流》《一半真情流露,一半靠表演》。

人民文娱:但是在销量上却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大爆。

仁科:这个(销量)我没有看,开玩笑。其实本来要求也不会太多,因为一直以来我们的唱片都是长销唱片,不是畅销唱片,好比我们之前的唱片到现在一直在卖,像《梦幻丽莎发廊》,而且销量有增无减。

我觉得一开始我们就不是比什么畅销,因为毕竟它也不是现在大家世俗意义上的流行歌,一半歌曲都挺另类的。在这样的情况下有这样的销量,我觉得是OK的。而且我们到时候会出实体 CD,还有黑胶,我觉得刚刚好,应该是这样。

茂涛:意思就是说我们的唱片100年后你还可以继续买。

仁科:子子孙孙一直去买。

图片 五条人的专辑《梦幻丽莎发廊》。

人民文娱:很多人认识你们是因为充满海丰元素的音乐,但随着人生际遇的改变,这种元素也会越来越少。

仁科:原因其实很简单,创作都是先从跟自己相关的一些风景开始的,所以一开始我们用海丰话创作,后来我们在广州做了很多年,写了很多关于珠三角的故事,这也是很自然的。为什么你说现在海丰话的歌越来越少,因为我觉得有一个诗人朋友讲得特别好,就是叫周云蓬的这位朋友,他说你一直做海丰话的歌没多大意义,因为你已经脱离那个生活环境了,你怎么写?我们现在经常跑,也许能写出更多在路上的故事,这也是我们的创作素材,这也很好。

茂涛:所以说,创作一直都是随着人成长的,永远保持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