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 建议点击来源链接阅读、收听或观看 ::
原文: 中国乐队走出去了吗?——专访《乐夏2》主创、乐队“重塑雕像的权利”和“五条人”
注:此处只摘录采访仁科片段
本报记者:张 妮 张 振
《乐夏2》的火爆让观众认识了不少国内乐队,其中“重塑雕像的权利”坚持全英文歌词,“五条人”主唱为出国演出大练口语,令人印象深刻。中国乐队曾被贴上“地下”标签,现在“国际化”似乎成为新标签。近日,《乐夏2》制片人李楠楠、“重塑”乐队主唱华东、“五条人”主唱仁科接受本报专访,讲述他们对“走出去”的看法。
环球时报:有看过网上对你们表现的评价吗,第三周节目中,捞人环节回归《乐夏2》,感觉怎样?
仁科:感觉有点神秘(指通过扔纸条决定复活哪支乐队),这个决定不是说谁选了我们,它是由风来决定的,好像赌博一样。
环球时报:有没有喜欢的国外乐队?
仁科:The Doors、The Tiger Lillies、The Good、The Bad and The Queen…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,不过就说这几个吧。
环球时报:之前有国外演出的经历吗?《乐夏2》舞台上“秀英语”是在为国外演出做准备吗?
仁科:去年有去葡萄牙巡演,本来今年也有葡萄牙的音乐节,不过因为疫情,只能在家里围着地球仪转。语言跟环境是有关系的,你听国外的音乐,去国外演出,有外国朋友,说英语是很自然的事情。就比如我们在葡萄牙跟一个叫Surma音乐人合作,一起在莱利亚的录音棚,一首歌开始前她经常会说“Just do it(放手去干吧)”,所以我们有时也会说。
环球时报:在国外演出,是否担心外国人理解不了海丰方言的表达?
仁科:不担心。Don’t worry, man(不要担心,兄弟)。
环球时报:在国外演出也会踩着人字拖、临场更换歌曲吗?
仁科:会。海风吹到哪里,哪里就有人穿人字拖。
环球时报: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有没有给你们带来创作上的灵感?
仁科:宅在家看电影、看书、看纪录片。有(灵感),疫情期间我们写了很多歌,整理出了十几首,第八张录音室专辑会放进去,已经发了一首新歌叫《地球仪》,你们可以去听一下。
环球时报:第一周节目结束时马东说你们可以打电话,打了吗?有什么话想对歌迷说?
仁科:有,打了。祝大家一切顺利,生活愉快,明天的太阳依然为你升起。